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作为创世之神,其形象和故事丰富多彩。据《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等史料记载,盘古是由天降而来的巨人,他化生万物,并创造了人类。这种创世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却深入人心,被后世文人如吕思勉所称赞为“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新的论点,他们认为盘古是上古中国土地神“亳”的音变,并否认他在古代神话序列中最晚出现的说法。这一观点提醒我们,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盘古神话的根源,以及重新将其纳入史学考察的范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

关于盘古来源的问题,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本土说”,另一种是“外来说”。持“本土说的”学者认为,盤瓠与盤古同源,与北方或西北民族有关;而持“外来说”的学者则主张盤 古来源於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創世說。

然而,这些讨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接受外来观念时,中国古人总是一边吸收一边融合,不断进行选择性地汲取。而且,即使来自印度的宇宙论也未能取代中国固有的气化宇宙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盘 古 神话视为直接来自印度,而应该看到它是在汉末唐宋间通过佛经汉译以及其他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混合文化现象。

此外,对于吕思勉先生关于盘 古 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意图。他并没有推断远 antiquity 时期发生,而是在指出佛教东传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即存在着从印度借鉴到的元素。在这方面,《述异记》的内容也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开辟大事迹的一种想象方式,而这些想象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发生的情况。

综上所述,将我们的认识框架放在正确的地位,同时结合对历史资料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关于盘 古 的各种争议和不同看法,以便进一步探讨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