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舜,一个在青春时光里,在法库县城的校园中成长的人。他的学业生涯始于1944年,当他步入了新京(长春)医科大学的脑系专业。在那里,他深造至1949年的暮年,毕业后便投身于工作之中。1950年初至1955年,他在南京脑科医院及南京精神病防治院担任心理医疗和教学研究工作,这段时间内,他不仅致力于临床医疗,更积极参与教学与研究。他曾有幸师从奥地利专家考伯勒教授,并参加了其主办的精神医学研究班,从而提升了自己对治疗精神病的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仲舜在1956年初转往北京中西医治疗精神病研究会,与众多同仁一道从事专业科研工作,为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那里的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知名的精神病临床医师,也是著名的心理科学者之一。到了1957年初,他被调往河北省精神病医院,担任脑系科主任。在反右运动中,由于遭受错误指控,被划为“分子”,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职务。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政治原因,被迫接受劳动改造,最终被安排进行英文、日文医学资料的翻译工作。

1979年的平反之后,陈仲舜回到天津医科大学任教,并设立了首个心灵医学教研室。他开始关注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心理咨询门诊所。在这方面,其独到的方法论以及人性化的手段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患者们对其产生了高度评价。此外,在1982年的某个重要时刻,他还创立了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项目——中国天津心理热线,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个人独立创办的心理咨询服务先河。这份热线不仅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而且为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际心理救援组织(1ASP)的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中国性科学学会理事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陈仲舜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心灵健康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退休后的1987年,即使已经进入晚霞斑驳岁月,但他仍旧继续撰写理论文章并出版书籍,其中《大、中学生心理障碍与调治》、《身心医学》、《精神卫生》等作品尤为受欢迎。此外,还有一本题为《心理热线咨询手记》的畅销书,以英文形式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收藏并翻译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健康事业产生影响。

2001年5月15日,那位无私奉献生命给心灵救赎的事业的人因疾逝世,而他的遗产——那个让人们分享忧愁与快乐的小小号角——依然响彻每一个需要倾听的声音耳畔,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