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舜,一个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展现出非凡潜力的青年,在法库县城的学校里接受了初等教育和中学教育。随后,他来到了新京(长春)的医科大学脑系专业深造,这一切都发生在1944年至1949年的时间里。在那段历史的转折点上,1949年末毕业后,他踏入了工作的世界。1950年至1955年间,他先后在南京脑科医院和南京精神病防治院担任心理医疗和教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不仅从事着心理临床治疗,还致力于教学与研究,并且曾经有幸拜访并学习于奥地利精神医学专家考伯勒教授,并参加了他主办的精神医学研讨班,从而掌握了一手治疗精神疾病的手术技艺。

当他的职业生涯进入新的阶段时,1956年初,他被调往北京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研究所工作,此举标志着他正式步入了科研领域,一路走来成为一名知名的心理疾病临床医师及脑科学专家。随后的几年里,陈仲舜继续在河北省精神病院担任脑系科主任,在反右运动中遭受误判,被错误划为“分子”,失去了自己的专业岗位。但即便如此,未能阻挡他坚定的追求真相之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即使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如从事勤杂工、瓦工、木工等体力劳动,以及翻译英文日文医学资料,也没有让他放弃过他的学术追求。

1979年的平反之后,当天津医学院再次给予他机会时,陈仲舜没有辜负这个信任。他开始教书,并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心理咨询门诊部。此外,在1981至1982年的关键时期,他开启了一系列关于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并创立了一些独特的心理预防与治疗方法,这些都得到了社会各界人的广泛认可。

1987年的退休前夕,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心理咨询救援热线——中国天津心理热线。这一壮举,不仅引起国内外关注,更是推动了中国的心理卫生及咨询事业迈向新的高峰。自此以后,无论是在个人还是集体层面,对于提供给10多万人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天接待30余位患者,每月回复数百封信件,每年接听近万通电话,都成为了他的常态。而对于那些寻求帮助的人们来说,他们找到了一个真正理解他们痛苦的人——陈仲舜。

作为国际心理救援组织(1ASP)成员、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以及其他多个重要职位上的参与者之一,陈仲舜以其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的事业贡献,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安慰。在半个世纪的精彩生涯中,撰写超过500万字学术论文,同时也主编出版多部影响深远著作,使得他的名字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传奇人物。而《生命电话》、《身心健康》等作品,以其独到的视角阐述人类情感,让读者获得珍贵启示,最终使东方智慧传遍世界各地。2001年的5月15日,当这位伟大的灵魂悄然离去,我们将永远怀念那个勇敢而善良的人物形象,而他的成就则像星辰一样永恒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