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的酒作坊中,邓子均开创了“利川永”,并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对待工人的关怀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赵铭盛,这位经验丰富的总技师,不仅将烤酒技艺传授给邓子均,还嘱咐他的儿子赵范先要特别照顾“利川永”。在名师指导下,邓子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烤制技术,使曲酒品质大幅提升,最终成为当地畅销商品。
随后,邓子均利用自己初获成功后的信心尝试生产杂粮酒。他通过多次试验,逐步排除不适合酿造的材料,如黄豆和胡豆,最终确定使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荞子的五种粮食制作出香味醇厚的“上乘佳酿”。最终,将这款产品更名为“五粮液”,正式注册商标,并精心设计瓶装。
然而,在日机轰炸威胁之下,邓子均将家业转让给同行钟焕然,而自己则迁居南溪,“五粮液”的生产自然而然地停止了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由于税率过高和货币贬值,“五粮液”再也没有恢复生产。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重新启动了“五 粒 液”的生产,但最初遇到了技术问题。幸运的是,当地领导人三番四次拜访邓子均,最终成功获得他对于如何恢复原有质量标准以及调整配方至关重要的一些建议。随着工人们根据这些指导不断优化过程,“五 粒 液”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且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其余香悠长深受欢迎。这一系列成就使得邓子的名字与他的杰出发明——“五 粒 液”——一起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