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的酒作坊中,邓子均开创了“利川永”,并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对待工人的关怀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尤其是对赵铭盛,这位总技师,他不仅尊敬他的专业,更是关心他的人。赵铭盛感动于邓子的诚意,将自己多年的烤酒经验传授给他,并嘱咐他的儿子赵范先要特别照顾“利川永”。在这位高明烤酒师的指导下,邓子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烤制方法,使曲酒品质大幅提升,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随后,邓子均开始尝试生产杂粮酒。他了解到宜宾曾经酿造过这种类型的饮品,便决定亲自尝试。他将九种不同的谷物混合使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荞子、栗米、黄豆、绿豆和胡豆——制作出名为“杂粮酒”的产品。在不断地测试和改进过程中,他终于能够通过调整配方来去除一些影响口感的成分,比如黄豆和胡豆,使得“杂粮酒”达到了与其他优质曲酒相同甚至更高的地步。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在姜柏年资助的情况下,邓子均最终确定五种最佳原料:高粱、大米、糯米、玉米以及荞子,以此来酿造更上乘级别的“五 粒液”。最终,“五 粒液”获得了正式注册,并且设计了一款独特的心形瓶装及商标。然而,在33年后,由于日机轰炸威胁,“利川永”被转让给钟焕然经营,而邓家搬回南溪。“五 粒液”的生产也因此暂时停止。

直到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成立时,他们才重新启动了“五 粒液”的生产计划,但最初几次尝试都未能完全复制原来的味道。当他们向 邓子均求助时,他愿意分享自己的秘方,并加入该厂作为技术顾问。在他的指导下,他们学会如何处理母糟,从而保证每一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此外,还有关于根据季节变化适量调整食材比例等诸多细节,都由 邦遵循其经验进行调整,最终使 “五 粀液”再次成为名闻遐迩之物,被评选为全国八大名 酒之一,其余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