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智者与勇士。公元前630年,秦师围攻郑国,他以智慧退敌,保护了国家。在那之前,郑国因两次得罪晋文公,一是未礼待其逃亡路过,一是在城濮之战中助楚败北。尽管派使臣结好,但最终还是遭到了晋文公的报复。为了争夺霸权,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共同对抗郑国。

历史记载,在危急关头,有佚之狐提议派遣烛之武前往见秦伯,以说服他们撤军。但烛之武初时推辞称自己年迈无能,被郑文公恳求后才同意出行。他夜间被绳子从城上放下,与秦伯进行了谈判,用计说服了秦军不再进攻。他的策略在于指出,如果灭掉郑国,对秦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而可能会让邻近的强大晋国得到益处,从而削弱自己的地位。

最终,由于烛之武的智谋和言辞所触动的,是秦伯的心理,他意识到保持与周边国家良好的关系对于长远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决定与郑国签订盟约,并派兵帮助其守卫,同时撤离军队。这一事件展现了烛之武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智勇双全、机敏果敢的一面,也凸显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