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岳飞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南宋抗金的一面旗帜。他的北伐之旅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所取得的战绩,却让后人对他赞誉有加。以下是关于岳飞北伐的情况,以及如果南宋支持他的北伐是否能够成功的问题。

一、岳飞北伐的情况

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了,金兵攻破开封,这标志着北宋的灭亡。1134年春天,岳飞上书皇帝请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北伐,以收复失地。他之后又三次出征,最远时甚至打到了开封附近。但每次都因为朝廷内外压力而被迫撤回。

他的第一次北伐是在1134年的五月,他从鄂州(今武汉)开始,一路击败敌军,最终占领了邓州、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阳。这显示了他作为指挥官极高的地位和能力。

第二次是在1136年的七月至八月,他再次出征,并且占领了伊阳和洛阳。但由于孤军深入而无援助,他不得不撤退回到鄂州。

第三次是在同一年十一月,当时他率领部队反击刘豫领导下的“齐国”,并且进军至蔡州一带,将对方的大量战马俘获,这是对他们的一场小型但有效的战斗。

第四次和最后一次是1140年的六月至七月,在这场战斗中,他获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收复郑州、洛阳,并且只剩下四十五里的距离就可以到达开封,使得完颜兀术逃离开封向更远的地方逃跑。但最终,由于朝廷内部权力的斗争以及秦桧等人的阴谋,这个伟大的机会也因此错过了,被迫结束了这场战争。

二、如果南宋支持岳飞北伐能否成功?

尽管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所有条件都允许,那么一个支持性的政策可能会使得岳飞能够实现他的目标。在那时候,即使没有得到完整支援,从历史记载来看,如果没有十二道金牌召回令的话,那么在第四次 北伐中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走向成功,因为那时候完颜兀术已经离开开封,而百姓们对于南宋归来的渴望也是相当强烈。而这样的情形给予足够多的人民希望,也许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力量去坚持到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收复故土乃至燕云十六州,不仅如此,它还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鼓舞者,对整个国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振兴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