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徽宗时期有一位叫做章惇的人,他是浦城人,以博学和文才著称。他的侄儿章衡考取功名的成绩名次居于其之下,这让他深感羞愧,竟然重新去考了。尽管当时进士及第的人数大增,但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今日公务员考试。

试问当今社会,有哪一人敢于在侥幸考取公务员之后,胆敢重新考一次呢?

宋徽宗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曾经关心过弱势群体。他设立了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安济坊由寺院僧人负责管理,而居养院则设有专职官员管理。政府不但提供被褥,而且为老人雇有保姆、孤儿雇有奶妈。徽宗的慈善事业做声色俱佳,财务公开,信息透明!

史载,居养院最初遇到极寒天气只是“给纸衣及薪”,到后来“冬为火室给炭,夏为凉棚”相关部门必须优先考虑居养院、安济坊的日常需要,“而兵食顾在其后”。全面主持民政工作的是蔡京,有时候昏君和奸臣也办点正经事!

宋代官宦子弟不叫官二代,而叫“衙内”。有一个叫王子韶的官员,因为喜欢结交官府子弟,被人称之为“衙内钻”。人们以为北宋年间最著名的衙内是“高衙内”,其实高俅三个儿子的确恩幸无比极其富贵,但是有关他们欺压良善百姓记载目前文献上并未见到。

高俅没有过梁山好汉,更没有参与制定联辽灭金国策。他知恩图报,每逢苏轼子弟入京,“则给养问恤甚勤”。高俅不懂军事,却特别留意提拔潜心武略久习兵书”的军事人才。抗金名将刘锜40多岁仍默默无闻,被高俅发现荐举了他,“特授閤门祇候”,刘锜这才出现在公众视野。

王安石生的面黑主要原因是不洗脸也不洗澡。这也成了当时朝中许多政敌攻击他的内容之一,苏轼父亲更是特意言词过激地写文章攻击。一人可以一天不洗脸,一星期不洗澡。但连年累月的不洗漱确实令人费解。而且王安石妻子洁癖,他们夫妻如何共同生活同样是千古难解之谜。

司马光上台执政,对新法进行废除,但范纯仁反对他尽废新法主张保留其中利民合理部分变法派官员章惇看到了新法不足部分开始寻求解决之道。如果双方抛开积怨与误会彼此坦诚相见共同对王安石新法做重新审理去除其中扰民条例使得新法更好的施行于世,那么北宋完全可以避免走向覆亡。不过历史不能假设。

《清明上河图》中,不但绘有猪群被人驱赶着进城贩卖的情形,还可以看到背街处有人户养猪跑动。在那时代送往开封城中的屠宰猪从南薰门入城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数十人驱逐卖猪肉铺动辄百数若能生在那个时代没吃过猪肉一定见过猪跑!

据说四川南海县(现属广东省)的一带水果丰美花木繁茂,所以这里的小米价格便宜。当初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四川小米只需五铢钱买一斤,如果按今天货币计算,大约等于是0.25元人民币!

最后,我们还知道了一件趣事:苏轼喜欢开玩笑,在一次聚会上伏案睡着了,一旁放30文钱唤道:“快片批四两来!”据此可知北宋中期1斤精肉价格120文,并且屠夫负责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