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字茂世,新蔡鮦阳人。父亲谌曾任中书郎。毕卓少年时有放达之才,为胡毋辅所知。太兴末年,他担任吏部郎,但常因酒醉而荒废职务。当时他经常在家酿酒,夜晚盗饮邻人酒库的佳酿,被掌管酒库的人缚住。但到了第二天早晨,当主人发现被捕的是自己熟悉的吏部郎毕卓后,就释放了他。这次事件中,毕卓竟是因为一夜之间能品尝到美味佳酿,所以大快朵颐。

此事后,他曾对人说:“如果能有一百斛船满载各种各样的美酒,一边拿着酒杯,一边拿着螃蟹壳,在船上跳跃,这辈子就足够了。”不久之后,他出征过江,与温峤平南长史合作,最终战死沙场。

毕卓生性豪放、才华横溢。他与胡母辅之、攸放、攸孚、谢鲲等结为好友,他们都很有才能,有“八达”之称。此外,还曾和光逸、桓彝等人交往,不断地探讨文学和政治问题。

他的豪迈生活态度也体现在他的一句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自此衰矣。”并将这句话题写于门前匾额上:“游息书屋”。

在其晚年,他成为行止秉正统帅有方的温峁平南长史,对地方做出了许多贡献,最终辞世。而他的墓葬位于安徽临泉县鲖城镇附近,是一座宏伟威严的青砖结构墓地,其中包含多个房间,并且挖掘出的遗物包括五铢钱币和洒壶等古物。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如“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诗句,以及齐白石创作的《毕卓盗酒》画作,其中题词:“宰相归田,无钱可取宁愿为盗不可伤廉。”

尽管如此,在历史记载中,“八王之乱”期间权力斗争激烈,加上朝廷腐败无序,使得人们对于权力的争夺变得更加残忍无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才能幸存下来,而那些沉迷于权力斗争中的官员们则难逃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