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朝阳沟》中的那位越调一代宗师,她的一生你了解吗?在申凤梅的生命中,越调似乎是她与世界的唯一连接。自11岁起,她便踏上了一条学习和演绎这门传统艺术的道路。1942年,14岁的申凤梅首次登台,这个决定转折点对她的影响深远。她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艺,并结识了许多同行和支持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结识了著名演员金凤楼,并被他赏识。申凤梅很快因其“铁嗓子大梅”的称号受到公众认可。
她后来加入了刘邓大军胜利剧团,与解放军及当地民众一起巡回表演,为越调的事业贡献力量。在河南第一届戏曲汇演中,她以优异表现获得奖项,并成功加入主席表演队伍。此外,为了将越调传承下去,申凤梅开始教授这门艺术给学生,如田根发和李金枝。而在京剧方面,她也拜师马连良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尽管生活中有挑战,比如丈夫去世时年仅52岁,但申凤梅依然坚强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不仅参与政治活动,被选为十三大代表,也因为其成就而被重新聘请回河南省越调剧团。此外,在60岁退休后,又继续收徒子弟关门申小梅,最终获得白玉兰奖项,以肯定她的毕生成就。
1995年周口逝世前夕,申凤梅留下的最后作品是河南省电视台录制的一张越调清唱磁带。这张磁带成为她与世长辞后的遗产,对于理解她的传奇人生至关重要。作为河南豫剧《朝阳沟》的代表人物之一,申凤梅的大师级存在,是推动这一地区戏曲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一生,无疑是对未来一代学者的启示,也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一个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