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年生于山西阳曲,1684年在此世去留。明末清初,他以思想家、书画家的身份广为人知。字青主,别号公它、乔山、石道人;入清后又名真山,以朱衣道人自称,晚岁更被尊称老蘖禅。一生涉猎经史、诸子百家之学,并精通医学。他不仅擅长诗书绘画,而且尤其擅长篆刻和隶书,但他的行草则更显特色,被誉为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齐名。

傅山的艺术创作并不仅限于纸墨,他还是一位收藏家,对金石鉴赏有深厚造诣。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多部著作,如《霜江龛集》十二卷、《荀子评注》等。此外,他的传世作品众多,其中就包括了那篇由孟浩然五律十八首组成的草书作品。这份作品纸质优良,用墨沉淀而又随性,这正是傅山信条“先作人,再作字”的体现。

这份草书孟浩然诗,不仅展现了傅山对艺术的追求,也反映出他独到的审美观念。尽管笔法上呈现出变化无常之势,却始终保持着整体上的秩序与和谐。用墨既枯且润,无不透露出一种自然而生的力量。此乃傅氏代表风格的一次完美展现,让人们在欣赏时能感受到那种沉着痛快和险峻跌宕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