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变革,开启国运新篇章
在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与他先祖楚惠王时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国际层面上,三晋的实力已经显著增强,而楚国则处于一种被动挣扎的状态。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楚悼王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决心。
在第二年,即公元前400年,当三晋联军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大败了楚军时,显示出他们削弱楚国右翼以解除左翼威胁的意图。然而,在第九年(公元前393年),楚国发起攻势,并成功夺取了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不过,这种局部胜利并未持续太久。在十一年(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合再次进攻,大败于大梁和榆关。这两次失败导致了战略要地丢失,同时魏国还夺走了侵占郑国的大梁等地,使得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面对这一切困境,无助的悼王寻求解决办法,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辅佐自己。他深感内忧外患,对比起他的先辈们拥有贤臣相助,他感到无比羡慕。但是,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长达多年的努力后,他终于遇到了吴起这个人才。当吴起到达楚都,与悼王会面时,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是天赐良缘、喜从天降的一刻。
因此,在接待吴起的时候,悼王给予他最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地位,以期能为国家带来变革,为自己的统治打开一扇窗户。他知道,没有像样的改革,就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在迎接这位新的智囊团成员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让整个国家有所转变,让它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