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段新征程。在过去的日子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研究员叶方富经历了多次重要选择,每一次艰难但坚定的选择背后,都深藏着他的家国情怀。

学成一定回国

1978年,叶方富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农民家庭,199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毕业时,叶方富想出国深造,但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他出国。基于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叶方富说服了家人,同时保证“学成后回国工作”。2000年6月,他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美国的天文学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天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乐观。但叶方富选择留学,在于学习新本领,实现强国之志。“当时就想着以后要回国,找一个科研投入少、与实际应用更贴近的方向,更直接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他选择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

软物质与生物物理是物理学的新兴前沿学科,与化学、材料学等高度交叉,同时也是物理科学通向生命科学的桥梁。DNA、蛋白质、细胞以及随处可见的涂料、化妆品、食品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

2007年至2013年,叶方富相继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做博士后。他到顶尖的研究机构师从高水平的科学家,并专心科研蓄势待发。

2011年,在一次回国参会时,叶方富遇到了时任物理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明。李明向他详细介绍了国内科研整体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科技动态,并诚挚邀请他回到祖国产生新的生活并开展更多有意义的事业。此刻,一种返乡的心境油然而生,因为这不仅是一场寻根之旅,也是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勇于担当不畏挑战

2013年4月,当他完成了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的研究之后,他决定带着妻子孩子们回到祖国产业,不再寻求海外机会,而是在中关村成立了一间小型实验室,以此为基础进行先进技术和方法论上的探索和实践。

自那以后,无论是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开发仿生肺芯片以帮助缩短治疗药物研发时间,或是在中国科技创新大潮中承担起国家事务的一部分角色,无数个夜晚都被梦想填充,那些关于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用,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以及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贡献,这些都是他心中的追求目标之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现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因为这里既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又有国家的大局意识,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情感状态,它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去行动去创造,让他们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星辰中的其中一颗璀璨之星——这是一个反复证明自己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将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到国家命运的人来说,他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历史篇章。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开始,而非结束。而且,每一步都不是轻易踏出的,而是一种重视每一步走过路过过程性的积极行动;它代表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而考虑集体福祉的心态;它象征的是一种愿意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牺牲私欲的情操;它标志的是一种能够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世界背景下持续保持竞争力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看待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触及到的精髓所在,它们构成了我们今天可以分享给你的话题内容。我希望通过以上讲述,你能感受到一些不同层面的信息,比如个人的价值取向改变怎么影响我们的职业道路?或者说,我们如何才能把个人抱负融入到团队或组织中来?还有,我们怎样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并且继续前行?我相信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一个教训,让我们一起慢慢悟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