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袆——与宋濂并肩,共编《元史》
王袆的先祖王彦超,在五代时期的吴越国任职节度使,为了避乱,他带领家人从会稽迁至义乌,并定居于凤林乡。随着子孙们的繁衍,这片土地便被称为“王村”,位于今义乌市南部的毛店镇朱店村。而在王袆祖父那一代,他已经搬到了义乌县城内生活。他的父亲是字威仲,以致力于经籍学问而闻名,被尊称为“南校先生”。父亲王良玉同样对经史有深入研究,也曾担任婺州路儒学训导和常山教谕。
王良玉生下三个儿子,其中包括了中间那个儿子,即后来的文坛巨擘、历史学者兼文学家——王袆。在宋濂的一篇序言中,他解释了名字“ 袆”的由来,是一种古老的围裙,用兽皮或布帛制成,以存留古风。
黄溍对于这位年轻学者持有一份特别敬仰之情,不仅不以师自居,而是视他如同道上的朋友。在书信往来中,他们互相尊呼为“先生”。人们知道,无论有何需求,只需寻找已受过师命指导撰写文章的人物,那就是他们眼中的珍宝。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更多作品闪耀出光芒,文名远播,与同门好友宋濂齐名。
1348年的元顺帝至正八年,当时国政日见其弊民俗沦丧,使得忧国忧民的心油然而生。他笔下的文字纵论天下大势,对朝廷选将、择相、建官治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番独到的见解。这篇文章长达数千言,如洪水猛兽般铺展开来。最后,他北上京城大都,将这些思想献给了朝廷。当那些历史人物排列在首字母索引之下,或是在朝代与地区索引之间穿梭时,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活跃的人格魅力;当我们追溯夏朝皇帝到清朝皇帝,每个名字背后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当我们探究明星世界,从歌手到演员,从体育网红到普通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版权所有 © 2003-2023 www.qulish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240992956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