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1113年1月11日-1170年1月22日),中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诸生,后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绰号王害疯,京兆咸阳大魏(今属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七个主要门人称七真。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有关于王重阳的描述,作者将他描写成武功绝顶的高手,而且智慧超群。
元朝初年,王重阳生于咸阳大魏村。据说他的母亲怀他怀了24个月,才把他生了下来,他长得美须髯,大眼睛,身高六尺多。气豪言辩,深得长辈喜爱,因其文武全才,少年时就有志于官场,取名德成,字世雄。结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既没捐上文场,也未应上武举。因而慨然入了道门。
某一年,王重阳的家乡闹了灾荒,百姓聚集一道,抢了他家的财产。他的伯父通过官府索回了财产。并且也抓住领头的人,准备杀掉他。王重阳劝说伯父道:“这件事不过是因饥荒而邻里借点东西而已,哪里是什么抢劫呢?”如此,那个带头抢劫的人和许多百姓才免受刑罚之苦。之后,王重阳来到终南山中的刘蒋村,盖了一所茅屋住下。整日里饮酒吟诗,不问家事。元正隆己卯年夏的一天,他正在甘河镇中一家酒铺中吃酒,忽然发现有两个形貌气质都很奇异的人在街上行走,他使紧跟在后面,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原来这是两个仙人,一个名叫钟离权,一个名叫吕岩。这二位仙人,自道重阳可教,便口授成仙秘诀给他。第二年,王重阳又于礼泉与他们相遇。再次领受得道真谛。此后,他便自号重阳子,抛家弃子,在南时村打了一洞住下,名之为活死人墓。王重阳四处云游时,总是背着一壶酒,有人喝到了其中之酒。觉得香例异常。大定八年,他在昆仑山凿洞时,忽然有一块大石从山顶飞落而下。身边的人吓坏了,他一见不好,便大喝一声,那大石当即停住,一动不动悬于半空。大定九年。王重阳应周伯通之邀,住到了金莲堂。每到夜晚,人们都能见到金莲堂有神光外射,使得金莲堂堂上堂下有如白昼一般。最初,人都以为起了大火,匆匆忙忙搬着水具赶来,结果发现王重阳端坐在光明之中。
当时,有马钰、谭玉、邱处机等几人从他学道。后来,王重阳带领他们来到了大梁,住到一家王姓旅店中。一天夜半时分,王重阳忽然叫起徒弟们,告诉他们说:“我要归去了。”众徒弟伏地恸哭不已。他起身叫来马钰,嘱托他入关中化人入道,然后自颂道:“地肺重阳子,呼名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颂毕,便飞逝而去。
王重阳中唯有丹阳子马钰,长贞子谭玉,长春子邱处机、长生子刘处玄得以传其衣钵。其中,邱处机将他的教旨发扬光大成为有名的长春教派。
生平
王重阳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1137年金废齐,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雄。
入道
1159年6月,王重阳46岁,任甘河镇酒监(征收酒税的小吏)时,颇不得意,身心俱疲,自称“王害风”,又倾心道教,一日醉遇二道者,或说是正阳真人锺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或说广阳真人刘海蟾)密授修真口诀。他于是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
1160年中秋过醴泉,自称再遇道者“二人”,给他真言五篇。“二人”其实不是指两个人,而是暗指“两口”人,即“吕”。从此王重阳自称其师吕洞宾。遇仙后,王重阳出家修道,抛妻弃子,隐居于终南山地区,隐居时又数次遇仙。
1161年在终南山南时村自凿一穴,广深丈余,号活死人墓,独居其内,还在内中焚香供奉自己的灵位,上写“王害风之灵位”。后王重阳开始传教,收纳史处厚、严处常、赵抱渊等三数。1163年,王重阳结束在活死人墓独居,到终南山的刘蒋村与道友和玉蟾、李灵阳二人,结茅同处。
1164年又遇广阳真人刘海蟾,得授“仙酌”,因此尊刘海蟾为师叔。
传教
1167年,王重阳开始云游,意欲东游海岸,与道友共赴蓬莱,并东游传教,但门人、道友无一愿意随他远游。他茅庵,沿途乞化,经潼关、华山、洛邑、汴州、登州,到宁海州牟平县,遇巨富马丹阳及其妻孙不二。王重阳在马氏南园建庵,题庵名“全真”。“全真”教名源于此。
王重阳成功吸收几个虔诚的,先后纳丘处机、谭处端、马丹阳、王处一、郝大通五人为徒。丘、谭二人听闻王重阳寓居马宅,请为,求教皈依。马丹阳在王重阳多方劝喻下,同意出家。王处一来游适遇王重阳,亦愿从待。
1168年初,王重阳带领马、谭、王、丘四人离开牟平县城,到偏远的文登县昆嵛山烟霞洞隐居。郝大通亦入山求为,师徒六人建庵而居。
王重阳“诱化”几个后,开始教化一般信众。隐居昆嵛山时,信徒日益增多,不断前往向他问道,亦有信士送其子上山入道。为使更多人有机会闻道,师徒六人在昆嵛山居住六个月后,返回文登县城,传教重心转变为“普化”大众。
1168年8月至1169年10月,王重阳在宁海州、登州和莱州先后成立五个群众传教组织,以“会”为名,全真教称“三州五会”,即宁海州文登县“三教七宝会”、牟平县“三教金莲会”、登州福山县“三教三光会”、蓬莱县“三教玉华会”及莱州掖县“三教平等会”。“会”有门堂、廊舍、水井,如同道庵,道友可在此论道修行。自此远近风动,与会日千余人。
1169年,王重阳收纳孙不二、刘处玄为,与马丹阳等五人全真教合称“七真”。是年,王处一、郝大通先后辞师隐居查山;孙不二到牟平县三教金莲会出家,王重阳到莱州时,刘处玄前往迎拜。自此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一直追随王重阳,是最亲近的嫡系门人。
立嗣
1169年10月,王重阳带马丹阳等四门人西返关中,行到汴州开封府王氏旅邸,王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西行,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无疾而逝(羽化),享年五十八。临终前指定“已得道”的马丹阳为继承人,管领其他,发展其教。马丹阳暂时将王葬于开封当地信徒的花圃,两年后,迁葬回关中终南山刘蒋村故庵之侧。
思想
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同源,劝人读佛门的《般若心经》、儒教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和《清净经》。人人可以求仙学道,七十岁学道也不迟,修道者的真师是自己的心神,类似禅宗人人本有佛性之说,如果慈悲、清净,就可立刻顿悟。他吸收佛教禅宗,以打坐为修行方法,视酒色财气为修道的大敌,主张不立文字,最好不由书面上的字释道教玄理,以免受文字束缚。
重阳不重视过去道教的符箓、咒语、金丹。修道宗旨,应是清净(无为)、真功、真行。“真功”就是存神固气,保持清净不动心,使身心安定。“真行”就是善行助人,积德,拯难贫苦有难,导人行善。他劝人修道,认为人生易逝,旧业难消,轮回难避,不修道则下地狱,万劫不复,出家修道则可脱离欲海,消尽业障,超脱轮回,成仙。
教学上,重阳对十分严厉,往往以诮骂捶楚的方式磨练,方法更甚佛教禅宗的“棒喝”,超出常人的理解,有信徒因难以忍受而散去。刘处玄即一度不堪其苦而逃遁,重阳羽化时未能立在床边。
影响
王重阳成立“三州五会”,信徒云集,全真教开始风行山东半岛,形成基层群众组织。五会有一致的约束规矩,全真教兴盛后,仍以五会为榜样,在各地建会,向大众传布全真教旨。
王重阳去世后,七真继续传教,四处活动,将全真教传播到更多地区,仅仅十几年,信徒和教团遍布北方,在中国北方宗教中占统治地位。经过王重阳和七真两代大师的努力,全真教从无到有,从微小的民间修道会,发展成北方最大宗教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创造中国宗教史上一大奇迹。
全真教以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五祖”。王重阳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著作
王重阳诗词文章辑为《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均收入正统道藏)。
王重阳寓居马丹阳宅时,以诗词劝喻马丹阳入道,马丹阳亦作诗酬和,二人诗词多达三百多首,多收入《分梨十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