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舍于晋隆安(公元397年一401年)年间,来到广州,住在白沙寺。因耶舍擅长背诵《毗婆沙律》,人们都称他为大毗婆沙,这时他已经85岁了,有85个徒弟。当时有个在家奉法修行的张普明,向耶舍咨询佛法,耶舍为她讲说《佛生缘起》,并翻译了《差摩经》一卷。 到晋义熙(公元405年一418年)年间,耶舍来到长安,当时后秦姚兴僭称为王,但姚兴崇敬佛法,耶舍来到长安后,受到姚兴的殷勤接待。恰值这时有个天竺国的僧人昙摩据多也来到关中,与耶舍志趣相投,相处如多年的老朋友。他们二人共同翻译《舍利弗阿毗昙》,从后秦弘始九年(公元407年)到十六年(公元414年)才全部完成,共22卷,后秦太子姚泓亲自管理,僧人道标作序言。耶舍又南游江陵,住在辛寺,大力弘扬禅法,有三百多名僧人,前来向他问学。有些本来并不信奉佛教的士人和百姓,来辛寺拜访耶舍后,都皈依佛教。耶舍说从前有个师父带着一个徒弟修行,后来都得成正果。还有一次正在僧房内关着门坐禅,忽然看见有五六个神僧来到僧房。又时常能看见有神僧飞来飞去,坐在树端。虽然耶舍经常交接神明,但平时也象凡人一样,并未显露出什么迹象,而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耶舍已经得成圣果。到南朝宋元嘉年间(公元424年一453年),耶舍又回西域去了,此后的情况人们就不知道了。 耶舍有个,名叫法度,精通梵语和汉语,常帮助耶舍翻译佛经。法度是竺婆勒的儿子,竺婆勒曾在广州住饼很长时间,到各地去做生意,在去南康的途中,生下一子,取名南康,长大后改名金迦,出家后又改名法度。法度曾是耶舍的,跟着耶舍学习经法。耶舍回西域后,法度便独自行道,并说专学小乘佛经,不读大乘佛经,而且只是礼拜释迦牟尼,但不礼拜十方佛,斋饭时只用一个铜钵,别无他物。法度还令女尼们到忏悔之日,相对着伏在地上,以示忏悔之意。南朝宋已故丹阳尹颜峻之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之女普明尼,都曾随法度受法。现今京城的宣业、弘光等东土的众多女尼都学习法度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