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汤山葫芦洞发现的南京直立人分布在20多万年前到60多万年前之间。约7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前571年(周灵王元年),楚国在今区设棠邑,是南京政区建置的开始。据传说,吴王夫差前495年曾在南京筑冶城。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国大夫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是现南京城区建城史的开始。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在石头山筑金陵邑,是现南京城区内设治所之始,南京的别称“金陵”由此而来。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直至汉末,现南京地区只设县级政区(先秦及秦汉县邑)。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的孙权于211年将治所移到秣陵,在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要塞,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将都城从武昌迁至有“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之称的建业,开启了南京的都城史。西晋灭吴后,282年(太康三年)改建业为建邺,313年(建兴元年)又改建康。西晋灭吴后仅三十年,就亡于永嘉之乱,317年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在此后约三百年的南北大时期,建康成为华夏的正朔所在。420年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建康建都,与东吴、东晋合称六朝。六朝时的建康相当繁盛,据说梁武帝时城中户口达到28万户,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乱爆发,建康遭到沉重的打击,陈朝建立后建康重新恢复。589年,隋军灭陈后将建康城全部平毁为农田,仅在石头城设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到此结束。六朝立国时间都不长久,但各朝交替相对平稳,制度文化沿袭相承,处于秦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是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阶段,建康作为六朝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六朝制度开创的中心舞台,因此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六朝名都崛起江东)。 唐朝时,建康故地受到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又发展起来。唐初置江宁郡,后置昇州。唐朝灭亡后,五代时杨吴改为金陵府,并修筑规模空前的金陵城,其后南唐建都金陵,改称江宁府,并扩建了城邑(南唐再兴金陵城)。北宋灭南唐后,重置昇州,后又改为江宁府。 南宋建炎三年(1127年)改建康府,为南宋首都,一直至1138年定都临安后,改为江南东路首府,并设行宫。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是当时东南纺织业的中心(隋唐州县南唐国都)。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为京师,当年明军攻入元大都,南京第一次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京城,次年建筑南京城,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其中居民约47万人、卫戍部队20万人,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保留至今的南京城墙、明孝陵等建筑就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1421年迁都顺天府,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降为江宁府,但民间仍习称为南京。 清初,江宁为江南省省府。康熙六年将江南省分为江苏(包含上海)、安徽两省。直到清末,江宁是统辖江苏(包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同时在江宁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门厅,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在1780年以前也曾长期驻扎在江宁。江宁城东置江宁满城,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清廷在江宁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署,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因此在经济方面江宁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清督驻所太平天国定鼎)。乾隆时,以江宁织造署官署为江宁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