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名将,灭蜀首功之臣。他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就是灭蜀,其余的时间都在算计别人,堪称是曹魏时期司马家族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司马家族中的机密事宜他几乎都参与谋划,甚至有人将他比作西汉张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何以要在他步入人生巅峰之际却选择了反叛?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吧。他一生都在算计别人,自然也担心别人算计自己,以其被人算计,不如老子反了他去。其实,早在钟会被司马昭任命为西征蜀汉大军的统帅之前,就有人担心钟会此去必会反叛,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昭的原配夫人王元姬。

王元姬可不是一般的女人,曾被王朗视为能让司马家族兴旺发达的一个奇女子,其眼光独具,见识非凡,深得司马昭的敬重。她就认为,钟会这个人虽然聪明,气量却狭小,而且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如果对这样的人太过宠信,那么总有一天他会作乱反叛。

无独有偶,司马昭的心腹,西曹属邵悌也曾秘密向司马昭进言,认为钟会孤身一人,没有人质在朝,不适宜担任十万大军的主帅。言下之意,还是担心钟会有之心。但司马昭权衡再三,最终依然选择钟会出任镇西将军,总览讨伐蜀国的一切事宜。钟会大权在握,却心思重重。因为他明白,司马昭这是为了转嫁国内矛盾而作出的无奈之举,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一只替罪羊。

当时的魏国己经进入到司马师执掌权力的时期,司马师仅花了四年时间,就基本上扫除了反对势力,奠定了以晋代魏的基础。然而,在淮南平叛中,司马师意外病故,魏帝曹髦不仅在策划企图翻盘的行动,就连司马家族内部的权力交接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关键时刻,钟会挺身而出,不仅及时阻止了曹氏重掌朝政,还顺利让司马昭接过了兄长司马师手中的所有权力。但此时的魏国内部,因为这场变故而变得人心不定,矛盾重重,为了转移国人的注意,在钟会的提议下,司马昭决定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缓和国内这种紧张的局势。但让钟会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竟然会选择白己作为西征主帅。

表面上看,这是器重,实际上无论西征成败,作为主帅的自己都不太可能有好的下场。败,则难逃其咎;胜,则功高震主。自己知晓了司马家族太多的黑幕,看来这一次司马昭要对自己下黑手了。钟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曹丕篡汉在先,司马氏篡魏在后,凭什么我就不能篡司马而上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钟会己心生反意。可问题在于,自己手中的十万大军压根儿就不是自己的,全是忠于司马氏的曹魏精锐,要想将他们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运作。所以,大军刚一开拔,他就先找个由头把许仪给斩了。许仪是曹魏名将虎痴许褚之子,身份地位十分贵重,钟会拿他下手,其意就是立威。

众将见之,无不凛然。大军入蜀之后,遂与蜀汉名将姜维在剑阁一线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钟会的本意,那就是学习司马懿当年的养寇自重,为自己嬴得足够的时间去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然而人算终究敌不过天算,邓艾率领两千人马偷袭成都,居然让他得手了,蜀汉因此宣布投降。

钟会大惊,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彻底打乱了他的阵脚,也加快了他准备谋反的脚步。他一面将自已副将诸葛绪的兵权夺走,同时上书司马昭,诬陷邓艾有谋逆之意。一面主动拉拢姜维等蜀汉降将,企图利用蜀汉本土势力来为我所用。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钟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又有蜀汉降臣拥戴。

他便自以为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己经拥有了和司马昭一较高下的实力。但他全然没有想到,姜维虽降,其心在蜀不在魏,根本和他就不是一路人。而他手下的十万大军,早在钟会出征之前,司马昭就断言,假如钟会谋反,这些将士十有不会选择支持他。

道理很简单,这十万将士的根在魏国,他们的亲人都在曹魏政权的控制之下,一旦他们选择跟随钟会,那么他们每一个人都将面临亡家灭族的惨淡。这或许就是司马昭比钟会高明的地方。他看懂了人性,所以他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而对于钟会来说,形势估计有误,下场自然悲惨。

他算计了别人一辈子,临到头却没有算清自己,那么失败对他来说,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