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河南项城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张伯驹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被誉为“神童”。他在私塾接受教育,并在英国人办的书院与袁世凯的儿子们同读。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后,他进入军界,并曾任职于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人的幕下。

1927年起,张伯驹转而投身金融界,在盐业银行担任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及常务董事等职。他不仅在商界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如参加北大学生会助动、反饥饿运动和枪杀东北学生等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伯驹致力于文学创作,并曾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及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等职。在这段时期,他也积极参与故宫博物院的事务。

解放后,张伯驹继续从事文化工作,在燕京大学国文系担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同时还担任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以及其他多个文化机构的成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对收藏古代书画尤为热情。

1956年,将自己三十年的收藏——包括陆机《平复帖》、《游春图卷》、《百花图》及其他珍品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至今仍是故宫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他的这一行为被认为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无私奉献精神。

1958年,因政治原因,被划为右派。1962年起,他在吉林省博物馆担任副研究员和副馆长期间,又遭受迫害。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最终得以恢复名誉并重新回到学术领域。

晚年的他继续活跃于北京学术社会,担任各种文化机构的成员,其中包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2年去世前夕,其女儿终于拿到了同意调换医院病房批令,但时间已来不及,而其传奇的一生则留给我们永恒的人物形象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