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简介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风伯是一位掌握着天地间八面来风、五运气候变化之力的神怪。他的形象和职责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作为自然界调节者、万物生长的恩主这一基本属性始终不变。

传说

根据古籍记载,风伯最初被称为箕星或箕伯,其实则是指月亮下方的一颗星辰。然而,在楚地,则有不同的说法,认为飞廉是一种鹿身雀头的怪兽,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最终因忠诚被天帝封为风神。唐宋以后,道教将这两种形象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使得风伯成为了一个白发老人形象,他左手持轮,右手执扇,如同扇轮状。

职能

作为一位掌管自然气候变化的大力神明,风伯的主要职能是“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他能够调节四季更替,为万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人们眼中,他既是创造生命,也是带来灾害的一位凶神。

由来

风神信仰起源甚早,与其他自然现象相关的地祗一起,被列入祀典。此外,在道教中,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箑”的固定塑像帽。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出现了独特的人格化版本,比如南方信仰中的孟婆,她通常以江南七月大雨闻名。而在道教宫观中,则会单独供奉風伯與雷公電母等大型斋醮时才供奉風伯。

奉祀

对風伯的奉祀,从秦汉时就已经列入国家祀典,並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在道教宫观中也有设殿供奉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大型斋醮时才供奉風伯,而普通道则只在特别情况下单独供奉風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