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山海经》中,有一段记载提到了刑天与帝争神的故事。据说,刑天和黄帝在一个地方争夺神位,结果被砍断了头颅,并被葬在常羊山。在这个过程中,刑天用两乳作为双目,用脐作口,还拿着干戚来舞动。常羊山因此而阴云郁结,闷雷时常发作,被认为是失败英雄刑天挥舞武器的声音。
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赞扬了刑天虽然失败,但精神不屈的形象。
传说中的古代汉族神话将刑天描绘成一个巨大的无名氏,在与黄帝的大战中失去了脑袋,这才得名为“刑天”。这个名字意味着“颠”和“戮”,表示誓要打败那个能够打败自己的敌人。
据说当炎帝还是统治者的时候,刑天是他的大臣。他非常喜欢音乐和歌曲,他创作了一首乐曲《扶犁》,并写了一首诗《丰收》,总共叫做《卜谋》,以庆祝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当炎帝被推翻后,由于他的儿子和手下对抗黄帝感到愤怒,他们想加入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事业,但最终没有成功。
然而,当蚩尤战死后,一种无法抑制的愤怒驱使着刑 天离开南方去到中央,与黄帝进行决斗。他左手握着青铜盾牌右手持斧头——一种叫做干戚的大斧,一路杀开重重门户直至宫前。两人剑劈斧砍,从宫内杀出宫外,从天堂杀入凡间,最终战斗一直持续到常羊山旁边。当时的情景就像是失败英雄不断挥舞武器、永不妥协地战斗一样。
尽管最终遭到了失败,但是人们仍然尊敬他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状态。这份精神成为后世许多人的激励源泉。在历史上,每当有人需要找到力量来抵御困难或挑战时,就会提起这位传说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