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遗言中,他表达了对中国人的尊重和理解。他认为,中国人以及日本人都有权自豪于自己的文化,就像德国人一样。希特勒在其生命最后的几天里,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并试图寻找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方式。

然而,在之前的日子里,希特勒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与中国之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分割关系。中国视德国为古代文明典型,而德国则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这种关系持续存在,并且得到了部分军事支持。即便如此,当时训练有素的中国飞行员为日本提供了关键帮助,这对于抗击日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尽管如此,希特勒也热衷于鼓励日本成为他的轴心盟友,从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始,德国一直支持日本。而从1937年7月7日起,即当时两国正式爆发冲突后,那两个国家成为了希特勒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当他面临困难决策时,他没有选择其中一个,而是最终选择了与日本结盟。这可能是因为尽管与中国有更深远的情报和军事联系,但他认为Japan更具备反抗苏联的地位。

即使战争正式结束并且停止,对于二战中的行为进行反思,在他的遗言中,希特勒再次重申了对中国的人道主义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何看待他的个人品质或政策,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历史上极恶的人物,他实施的大规模屠杀事件导致超过1100万无辜死亡,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此外,当Japan侵略China并造成数百万平民丧生时,他们成为了同盟。这显示出了他对华立场的一个明确体现。

虽然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关于他的个人情感,比如对某些文化或者民族的一些看法,但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功利主义原则所做出的决定。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那些被标记为“人类”的群体是否真的像他们被描绘出来那样,是不是仅仅由于他们具有智慧、伶俐、韧性以及努力工作而被排斥。或者说,不管怎样,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嫉妒驱动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由恐惧和竞争所引发的情感反应。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这种错误,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将自己定义为下一个目标,那么很可能会发生另一场灾难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