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战前夜,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身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之一。38岁那年,他的弟弟马西米连诺一世正在墨西哥被枪决。60岁那年,他仅有的独子鲁道夫殉情自杀。他69岁时,妻子茜茜公主正在瑞士被刺杀。85岁时,他的侄子兼继承人斐迪南大公正在萨拉热窝被刺杀,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那位老皇帝的一生中见证了太多亲人的离去,要问他最快乐的一刻,或许就是他的独生子鲁道夫殉情自杀的事情,那是他唯一没有失望的地方。
茜茜公主是个活泼开朗的人,而约瑟妇则是个内向严肃的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未取得共鸣。在侄子斐迪南大公违逆约瑟妇的意愿,不断追求一个平民女子为妻的情况下,老皇帝更加感到气愤和绝望。而唯独鲁道夫,没有受到母亲和祖母那种严格教育的影响,那使得他成为家族中唯一没有完全陷入困境的一个人物。
那么,为何鲁道夫没有勇敢地开口呢?首先,是因为他遭到了母亲约瑟妇坚定的反对。她那份从小在宫廷中培养出的、优雅而坚韧不拔的贵族气质,使她在处理家事时显得特别强硬。他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并且始终保持着身体上的健壮,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随时准备好面对危机。虽然他精通八种语言,但也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勤奋,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的生活充满了规矩,无论是在笑声还是音乐方面都显得过于庄重。这使得当与活泼开朗的茜茜公主相处时,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顺畅,即便后来有两个女儿出生,也无法改变他们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的事实。
此外,鲁道夫还有一点烦恼症状。他童年的记忆里,与姐姐间的情感很深厚,他们经常一起玩耍。但是,由于被奶奶接走进行训练,从6岁起就再也没能和姐姐一起游玩了。长大的时候,他身边除了呆板的奶娘还有呆板的母亲,一直缺少那个能理解他的活泼自由精神类似自己的母亲与姐姐这样的关系。此后,只要距离妈妈远一点或者离开维也纳的时候,她总会变得更喜欢流浪,而不是回家享受快乐。这使得即便有相同性格的人物关系也不可能一直伴随左右。你说鲁道夫的心境能如何呢?
因此,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并非变成了像父亲那样狡猾,却变成了一个患有烦恼症状的小王子,这也是导致其自杀行为的一个诱因。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作为未来国王,他本人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比如偏爱法兰克-普罗旺斯交往,而不是像父亲那样倾向于与普鲁士友好。在对待匈牙利问题上,与母亲不同意使用强硬手段,而支持匈牙利民族主义者。这说明尽管两人在公共事务上存在分歧,但私生活中的感情却是一致无二。如果只有这个孩子,那或许一切都会过去,但是由于他是唯一合法继承人,如果发生任何事情,就必须等到58岁才能够登基。而如果这时候发生争执,你会怎么想呢?所以,对于鲁道夫来说,其与母亲政睹宽重之不开,就是造成其主要心结的一部分。如果我说这样做算作放纵形骸般荒唐的话,我或许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所有这些压力聚集起来,最终引发了历史性的事件——一次战争爆发,让我们思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是否应该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痛苦,以避免这种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