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9年,德国的入侵行动对波兰造成了破坏,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场,对法国实施了打击,同时也在北非与英法的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在这些战斗中,意大利逐渐失去了优势,并且派出了非洲军团来支援他们在北非的战事,并任命隆美尔将军作为指挥官。

起初,由于隆美尔运用了一系列成功的战术,他改变了北非的地形,使得德意联军占据了优势。然而,在战争早期阶段,当英国将蒙哥马利任命为指挥官并参与两次埃尔阿勒姆战役时,他们最终击败了隆美尔。那么,为什么隆美尔会失败?答案并不仅仅是看待指挥官本人的能力,还需要考虑到整个战争环境和物资供应的情况。

德国在阿拉曼战役后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在补给线上出现问题。当时,每月获得的补给量剧烈波动,而这些补给要从远离北非的大陆运输过来,再经过天空海路传送,这个过程极其艰难。而且,即便如此,他们也必须确保自己的部队得到足够的供给。在10月底至11月初期间,只有15,000吨补给被送达,而到了11月底12月初,这一数字竟然降到了21,400吨,最终12月份则完全没有任何新鲜进口。这导致德军燃油严重不足,以至于不得不通过空运将100吨燃料运往托布鲁克港。

相比之下,因为盟军控制了海洋以及印度支那地区对物资和兵力的稳定供应,它们几乎没有遇到过补给上的困难。而兵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德意联盟共计6万人,而盟军拥有19.5万人;坦克方面,尽管双方总数接近,但盟军拥有1038辆坦克,比德意联盟多很多。此外,不同类型如M3格兰特、十字军、斯图亚特等都占据绝对优势。

最后,由于盟軍控制了北非的大气空间,可以随时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持,无论是燃油还是其他资源,都能够及时提供援助。因此,即使隆美尔再具备卓越领导才能,也无法摆脱这种劣势条件下的失败,最终被蒙哥马利所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