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在1913年的2月,熊大镕与李云初、谢可玖、袁若人等在城南门外谢家祠成立了共和实进会,筹办自治学堂。熊大镕被推为堂长,并被提任为两等小学校任校长。此外,他还曾担任过武平县立初级中学的首任校长,在该校设立了蚕业班,为开启武平职业教育之先河打下了基础。他还是江西寻乌县澄江普化中学和厦门××中学教员,并且曾受聘回武平县立初中复任校长。
生平事迹
熊大镕于1887年出生于清朝光绪十三年的高梧乡。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靠伯父的资助才能读私塾。在1907年,他考入福建优级师范数学选科毕业后,就开始担任武平官立两等小学堂的教员。在1913年,他参与成立自治学堂并担任其堂长,同时成为两等小学校的首位校长。
他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不仅创办了多所学校,还设立了专业课程,如蚕业班,这是他对职业教育贡献的一部分。他还曾担任过县教育局长,尽管只短暂一段时间,但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仍然显著。在抗日战争期间,即使面临极端艰难的情况,大镕依然坚持教学,对学生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承诺赢得了学生们和同行们的尊重。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个人的关怀,都体现在他的教学方法中。他用自制工具教授物理和化学课,用山上竹子制成笔供学生使用,以此来克服资源匮乏的问题。即便到了晚年,当他因为声音嘶哑而辞去教师职位时,也没有停止帮助那些需要支持的人群,最终因病于1948年10月在家中去世。
通过熊大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命运,而这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