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历史记载中的伏寿,琅邪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伏完,器度大,袭爵不其侯,为侍中。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跟随入掖庭为贵人。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立为皇后,伏完任执金吾,当时汉献帝14岁,伏寿15岁。
不久,汉献帝东归,被李傕、郭汜追击打败于曹阳。逃至山西境,由夜间偷渡黄河到达安邑。途中,有侍者被杀血溅衣上。当到达安邑,以枣栗为粮。
谋诛曹操后,在196年(建安元年),任辅国将军给予仪制同于三公待遇。但因政权在曹操手中,便把印绶缴上,不久改任屯骑校尉。在许昌后,她守着虚位,没有一个不是曹操旧党羽和姻亲密戚。
曾有议郎赵彦出谋划策,但遭曹操深恶而杀之。此外内外不和曹操一条心的多遭诛戮。自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敢朝见献帝如此轻率。在董承女儿贵人的事件中,她请求免死未果,并给父亲写信欲铲除曹操,但无果。
210年(建安十四年)父去世,其子继嗣。大事败露时,她被废去皇后尊位,最终下狱暴室去世,也有说法是当场被杀。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而她母亲及十九名宗族成员则被流放或处死。
墓位于许昌市南15公里冢刘村东北隅,是一座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的陵墓,其中包括了二皇子墓。而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复杂,这个案件可能涉及重大隐情而非仅仅因为她的行为导致这一结果。他推测她可能参与了一项更大的计划,因此必须受到处理。这一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引发了广泛争议与评价,其中王嘉称赞她聪慧仁明,而蔡东藩则感慨她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