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光绪十三年,熊大镕出生于福建武平县高梧乡的贫寒家庭。他的成长充满了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私塾里,他凭借伯父的资助学业。后来,他考入了福建优级师范数学选科,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毕业后,大镕成为一名教师,在官立两等小学堂教书。他不仅教学认真,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1913年,与李云初、谢可玖、袁若人等成立共和实进会,筹办自治学堂,大镕担任堂长,并被提任为两等小学校任校长。他也曾经历过多次职位变动,从教员到校长,再到教育局长,每一步都在推动着武平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1924年,大镕受聘回武平县立初中复任校长,这段时间内,他还设立了蚕业班,为当地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抗日战争期间,大镔家境困难,但他依然坚持工作,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1949年,大镔辞去教职,前往福州参加教育行政特种考试,以优异成绩被派回县内担任督学。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表现出了知识渊博和严谨态度。

然而,在38岁时的大霜天气里,大霔病逝于家中。这份简短而又深刻的人物简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也见证了一个人的无私奉献与对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