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凉的历史长河中,沮渠牧犍一名沮渠茂虔,以其聪颖好学和雅有度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作为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三子,他初任敦煌太守,展现出不凡的治国才能。

公元433年(义和三年),当时的北凉国内贵族和大臣们共同商议继承人问题,认为世子沮渠菩提年龄尚幼,因此决定立他的哥哥沮渠牧犍为世子,并加授他为中外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不久,随着父亲病重之际,他们决定让他继位。

成为北凉君主后,沮 游牧犍下令大赦境内,并改年号为永和(一作承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又立自己的儿子沮 游封坛为世子,加授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同时,他派使节前往北魏请求任命,这也显示了他对外交政策的重视。

顺应时代发展,在与南朝宋建立外交关系上,也表现出了明智的一面。在这段时间里,拓跋焘即位后的太武帝拓跋焘派李顺迎娶他的妹妹兴平公主,为此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礼仪上的互换,比如拓跋焘封兴平公主为右昭仪等。

然而,由于权力斗争以及个人私欲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在这过程中,有一些轶闻趣事也被记载下来,如父老投书信谣言国家灭亡,或是石头预言三十年之后破带石通行等,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传说。

历史评价上,对于沮 游牧犍来说,《魏书》、《十六国春秋》称赞他“聪颖好学”、“和雅有度”,而《资治通鉴》则更具体地描述了他的性格特点:“聪颖好学,和雅有度量”。这些评价表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