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爱晶的历史经历被广泛传颂,他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早年去世,继父是中层干部,对他有严格而又充满责任感的教育。然而,韩爱晶总感到在家中缺乏温暖,从小便养成了孤僻和郁闷的性格。他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在28个昼夜内活跃于国防科委,一举成为北航“红旗”战斗队的“总勤务员”,并担任北京航空学院委员会主任等职。
随着派性武斗的升级,韩爱晶受到批评后,他退出了舞台,被羁押、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最终被捕。1983年,他被判15年有期徒刑并剥夺权力三年。在狱中,他接到通知要求按照大学毕业生待遇回原单位,并要求单位对其不受歧视地安排生活。他出狱后分配至湖南株洲兵工厂,再调至深圳某国企参股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最后退休为顾问。
在他的罪行中,有一次他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了揪刘火线总指挥部,以召开批判会和逼刘交出第二份认罪书为名,将数千名群众围堵中南海各门。这次事件幸好没有酿成更大灾难。此外,他还参与了一系列诬陷高级军官的事宜,如徐向前、陈毅、叶剑英,其中最著名的是围攻批斗彭德怀元帅,这些行为后来引起了他的悔恨,但也提出了疑问。
随着高校派系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派性武斗导致流血事件频发,这种局面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关注,他们决定通过派遣工宣队进驻高校以打压这种情况。但这导致一些地方发生暴力冲突,比如清华大学发生开枪打死打伤工宣队员的情况,这让中央领导非常震怒。1968年7月28日,五大领袖之一的韩爱晶参加了与其他四位领袖(聂元梓、蒯大富、谭厚兰、王大宾)的谈话,该谈话长达五小时,是对他们错误行为的一次严厉批评。此后的几位领袖开始逐渐失势,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