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涟水县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中,出生了一个名字叫韩爱晶的人。他的生父早年参加革命,不幸牺牲;继父是一个中层干部,对韩爱晶要求严格而不失疼爱。但是,韩爱晶却总感到在家庭里难以寻求到温暖,从小养成了孤僻、郁闷的性格。
他考上北京航空学院,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文化大爆发初期,韩爱晶在去国防科委“”的28个昼夜,空前活跃而坚定,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北航“红旗”战斗队的“总勤务员”。后来,他还成为北京航空学院委员会主任、“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核心小组副组长、北京市委员会等职。
与其他几位“学生领袖”一样,韩爱晶在1968年7月以后的派性武斗中受到了批评;随后工人阶级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强制实行联合复课闹;从此,韩愛晶走下了舞台。同年底,他被羁押,并交待问题;1969年11月被分配到湖南株洲三三一厂工作;1971年3月8日至1975年9月9日受隔离审查,此后被监督劳动;1978年4月19日,被北京市公安局以“反罪”逮捕。
1983年的3月16日,他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权力3年。他先后在北京和外地关押,最终在唐格木农场被监管劳动。在狱中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他仍然按照大学毕业生待遇回到原单位,并要求单位对其上不受歧视、生活中要妥善安排。出狱之后的他,被分配至湖南株洲兵工厂工作,然后调至深圳,一家国企参股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他于2003年的内退,在一家公司担任顾问等职务。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也留下了一些污点。在1967年的4月,他组织了一次声援彭德怀元帅的大规模集会,但最终演变成暴力事件。一伙人围攻彭德怀,将其打得头破血流,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诬陷彭德怀为叛徒。此外,还有一次针对徐向前的批斗大会,也因为他们诬陷导致了混乱。这两起事件都是由他的错误行为引起,而这些错误行为也使得他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最终遭到了法律的惩罚。
随着高校造各派别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恶化,以及派系间发生武斗事件,使得正常秩序无法维持。为了稳定局势,当时决定派遣工宣队进入高校进行管理。但这种措施并没有解决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开枪打死或打伤工宣队员的情况。这让当局十分震怒,他们决定找五大领袖谈话,以此警告他们必须听从指挥。此次谈话结束后,即便五大领袖知道自己犯错,但由于年龄较轻,他们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宽容。不过,这也标志着五大领袖开始逐渐失去影响力,其余的人开始抓住这一点攻击他们。而对于那些曾经支持过但现在已经站出来批评这些领导人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