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凯雷作为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他回到家乡,考虑到当地极端气候、丰富黏土资源以及传统民居文化特色,用改制的黏土和最传统的人力,为家乡建起了一所小学——甘多小学。凯雷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认为家乡的传统建筑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黏土和茅草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成为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他为家的设计既保护了当地资源和文化,又凸显了本土意义。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因其在极度贫困地区推广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获得普利兹克奖。获奖语称赞他通过美观、谦逊、大胆和创造力的建筑,在一个常被人遗忘的地球角落中改善了无数居民生活,并给予人们超越建筑学范畴的馈赠。凯雷接受奖项时感慨地说:“我是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他的奉献源于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与思念。

甘多小学曾经拥挤不堪,但凭借凯雷一路苦读至今,57岁依然活跃于全球各地,如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留下过着优秀作品,如伦敦蛇形回廊等。在肯尼亚,“狮子”初创园区以白蚁群高耸土丘灵感而建,以生态可持续性为首准则。

然而,最让人动容的是凯雷为家的设计,因为这或许解释了在资源极度匮乏下的怎样呈现?他认为最佳材料非现代之物,而是土生粘土与稻草,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用这些材质修建出的房屋,便是最适合的地方风情与需求的好设计,有学者认为,这些设计基于非洲状况解决问题,同时尊重当地智慧。

甘多小学图书馆使用瓦罐制成屋顶今天的大部分建设以西方风格为标杆,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保留原有纯朴民风。而凯雷用设计告诉大家,从每个地方出发,可以有更多包容融合与多元化。他说,不应阻止发展,只需激活传统技艺,让现代化实现路径就是看待过去如何做,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次尝试那些技艺。这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