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陶克陶胡,出生于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的一个穷台吉之家。他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父亲恩和毕力格母亲巴应嘎,全家以务农为生。陶克陶胡自小聪明伶俐,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志气。在十八岁时,他被推举为塔虎城努图克成立的兵会首领。在任上,他率领会兵除人间不平,救乡亲于水火,在乡里做了许多好事,被民众尊称为“陶老爷”。

起义

反抗缘由,从乾隆年间起,不断有关内破产的流民来到关古地区择地耕种。清廷虽然禁止这种行为,但蒙古各级王公为了增收地租、旗饷,便无视禁令放垦旗地广招流民进行种植。至嘉庆年间,哲里木盟蒙汉居民混杂现象日益严重。而包括郭尔罗斯前旗在内的几个旗因为偿还拖欠朝廷债务对下属百姓加派,这一系列政策招来了普遍不满。

1905年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决定再次大量放垦旗地。这激起了蒙古民众强烈反抗情绪。清朝垦务局官吏甚至使用武力强垦的手段迫使民众妥协。当家乡民众推举他为代表向齐公停止放垦时,他允诺后却遭府丁打五十棍逐出府去。他召集至亲好友策划武装起义,并在1906年9月23日宣誓正式开始反抗。

游击反剿

1907年6月,徐世昌着手对活跃于奉天西北地区的蒙古武装进行围剿。但陶克陶胡主要活动在大赉厅、农安、长春一带,对日本测绘人员、清朝官员及商人进行袭击。他凭借坚固的地利与作战技巧,最终成功抵御张作霖部队。

败走沙俄

随后,他逃入沙皇境内才摆脱追兵。在1911年,当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古国独立并建立大蒙古国时,陶克陶胡从沙俄辗转来到库伦,并最终病逝于此。

评价与影响

他,被誉为站在蒙古民众利益上反抗强权压迫保护土地的民族英雄。此事迹影响深远,还有另一位 蒙古族反垦起义者嘎达梅林受其熏染而揭竿而起。此外,还根据他的故事创作了著名叙事诗《陶克陶胡》,至今仍被许多蒙古人传唱,是他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