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咸,古代神医、商王戊时期的名相。据说他擅长占星术,又发明了筮卜法,成为当时神权统治的象征人物。在太甲至太戊七世间,国势逐渐衰败。他与伊陟合作,整顿政事,使商朝得以中兴。巫咸在《列子》中被记载为黄帝时代的人物,他还被认为是筮(一种草)占卜的创始人。
关于巫咸,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一些民间传说称他是鼓的发明者;还有传言他测定过恒星,是位早期的天文学家。而《山海经》则将巫咸神化,将其置于灵山之上,与其他九位巫同居一起。
在古代,上帝与下帝之间需要有媒介来沟通,这个角色由大夫或者大师担任。在商朝时,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决定国家的大事。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统治者同意,也无法推行计划。这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力量——天赋予的人类世界一切。
《书经·舜典》记载了一个关于音乐和乐器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夔和巫咸。当尧或舜时代,他们都是宫中的乐官。夔因自己的皮肤而制成了鼓,而巫咸则被认为是鼓之父。此外,《姓氏考略》还指出商代一位名叫太戊的君主开始使用鼓。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听到锣鼓的声音,它们像曾经那样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无论是在欢庆还是悲伤、愤怒或肃穆的时候。不过,在我们之前几千年的一些地方,就已经发现了原始木制的鼓,比如在中国山西省的一些墓地里发现了用鳄鱼皮蒙着树干制成的地面棺材 drums。这表明这些原始木制鼓比后来的商代所说的“鼓”的发明要早近千年左右。
因此,对于“谁”以及何时真正发明了第一只“打击乐器”,历史学家们可能永远不会达成一致。但无疑,“打击乐器”这一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人类文化之中,并且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