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武公,姬姓,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釐侯四十二年(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和的哥哥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和的父亲在世时极为宠爱他,因此赐给了他大量财物。利用这些财富,他收买了许多武士,并在其父的墓地前发动袭击。在混乱中,卫共伯逃入墓道并最终遇难。国人将其安葬于父墓旁边,以谥号“共伯”,并推举和继任为国君,即后来的卫武公。

施政勤王之后,为了确保国家稳定与繁荣,他恢复了先祖康叔时代的政策,使得百姓生活得更为安定与宁静。他不仅关注国内事务,还积极参与外交活动。在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并杀害周幽王的情况下,他迅速率领精锐部队协助平息叛乱,并支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这标志着东周时期的开始。此次功绩使得他被提升为公爵。

虚心纳谏是他的另一大特点,即便是在高龄九十五岁时,他仍然鼓励朝中的官员们及时向他提出建议,无论是朝廷上的法典还是寝室里的箴言,都要不断传达给他,以便自我反省。他甚至创作了一首《懿》这首戒诗来警醒自己,同时也展现了对臣民的一种宽容态度。

去世后,其子扬继位,被尊称为庄公。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且深受民众喜爱的统治者,在职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修正康叔时代的政策,使国家长久保持繁荣与稳定。此外,由于他的贤明管理,被赋予歌颂赞美,如《淇奥》等诗篇,这些都是对其英明领导力的纪念。

历史评价方面,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而司马贞则在《史记索隐》中提到:“暨武能脩,从文始约。”可见,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广泛认同他的治理方式及其成就。而关于他的生平细节,则详载于《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等古籍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