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首先解释一下,娥皇女英为什么会一同嫁给舜。当时是氏族社会时期,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这一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被称为“媵制”。《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然而,这次情形却遭到父亲瞽叟的反对。传说瞽叟联合后妻之子姚象,决心铲除这个迕逆的长子——关键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儿媳部落有仇,而且长子一家勤劳致富、牛羊成群、粮食陶器数不胜数,而老儿早已眼热,姚象更是对两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对姚重华屡屡加害,却又屡屡被他逃脱。据说在这场兄弟阋墙父子离心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多次帮助。可见夫妻间已同心协力、共同进退了。

关于娥皇女英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她们是继母生的孩子。而实际上,当时正是在父系氏族,不论生母如何,她们都只能算作庶出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作为兄长和姊妹,都拥有彼此深厚的情感支持。

助夫夺帝

《竹书纪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尧帝伊放勋最宠爱的是一位名叫女黄的大臣,他为尧生下了儿子丹朱。当尧自觉年老力衰的时候,他果然将皇位传给了丹朱。但庶出的人弟弟九人从小就看着各自母亲受到父亲冷落的心里忿忿不平,更何况丹朱恃宠,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让丹朱做这个皇帝。一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三人取得胜利,将尧和丹朱囚禁起来——应该也是没什么好抱怨的时候,当初他就是用同样的方法从大哥手里夺得了首领位置。

接下来,他们之间,又为谁最后继位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三年后,最后赢出了这一切。在整个过程中,“二妃”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的一边。他终于成了“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尧夺兄位、舜夺丈人的事情说的成为了“禅让”制,因此在广大民众眼里,是两个人物具有美德与智慧地统治着他们国家,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二妃”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路途三年后,“湘君湘夫人”去世,她投江而亡,就像她们那辈子的命运一样,无声无息,无疾而终。她们留下的仅是一片静谧的小湖面,以及永远不会褪色的泪痕斑竹,让人们记住她俩曾经活过,那份痴情至今仍旧令人动容。而天上的仙人们,因这双姐妹及她们悲剧般的情感纠葛,对她们表示惋惜,便赐予她们成为水仙,每每想起那段往事便悲伤万分,以泪洗面,以痛哭换取生命中的短暂安宁。而那片湖水,它承载着所有那些过去未曾言语里的故事,它见证了一切,用它温柔而又强烈的声音诉说着那个时代以及那个家族内心深处最隐秘,最脆弱的地方的一个传奇故事。

相关诗词

《烈女传》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daughter也. 长wāng huáng, 次 daughter yīng."

《离骚(九歌)》

《湘君》

君 不 行 兮 夷 犹,

蹇 谁 留 兮 中 洲;

美 要 眇 兮 宜 修,

沛 吾 乘 兮 桂 舟;

...

《湘夫人》

帝 子 降 兮 北 渚,

目 眇 眇 兮 愁 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