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惇,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南宋第三位皇帝,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是宋孝宗赵昚,他在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出生。在他三岁时,他被赐名赵惇,并授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和荣州刺史的职位。随后,他历任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和恭王。

乾道七年(1171年),赵惇被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当时的皇帝宋孝宗因病而禅让帝位给了他,这段时间称为“绍熙内禅”。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尽管有改革意图,但由于宫闱妒悍以及对权力的恐慌,朝政渐渐衰败。

赵惇继位之初表现出了革新之意,但最终因为过度听从谗言和疏远父母,最终导致了南宋由盛转衰。他驾崩于寿康宫,享年五十四岁,被尊谥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并庙号光宗。

历史评价方面,有脱脱等人认为他虽然幼有令闻,但由于宫闱妒悍和不能制御自己,最终导致身心疾病。而王夫之则认为光宗虽无明智之举,却也并未至于灭绝天命,使得国家仅仅陷入危机而已。

此外,关于赵惇与爱妃黄贵妃之间的情感故事也颇具争议。当时李后发现黄贵妃受到光宗宠爱,便趁其出宫祭祀之机,将黄贵妃虐杀,然后以“暴死”相告给光宗。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加上之后的一连串怪事,使得光宗精神彻底崩溃。此事件显示了李后的残忍以及她对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