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唐朝的穆宗登基,历经八代皇帝,其中有七位是被宦官所拥立。然而,这并不是唐朝衰败的唯一原因,而是一种更为深远的社会问题。——《新唐书》

在中晚唐时期的一百五十二年历史里,从唐肃宗到昭宗,每一位皇帝都不得不面对宦官势力的干预。在这段时间里,即便像唐宪宗这样明智的君主,也无法逃脱宦官的手掌心,最终还是死于他们之手。在这一切背后的故事里,宦官们肆无忌惮地篡改遗诏,将自己心仪的皇子扶上宝座,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其中,如李辅国、仇士良等宦官,他们在当时就成为了权力中心的人物。

可以看出,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一个多世纪内,宦官们始终隐藏在朝廷和宫廷之间,以待机不可及之时而发挥作用。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两位君主——李亨与李适时代。当时,他们有意将宦官引入到政治决策中,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而最终结果是,尽管受到限制,但这些宦 官们仍旧能够摆脱皇权,并开始向着更高层次攀爬,最终夺取了属于天子的权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无论愿意与否,一些愤怒或力量强大的个体总能改变历史走向。

这场由后来称为“黑暗时代”的事件,对于整个王朝来说具有毁灭性的影响。而令人感到好笑的是,当初那些推动这一局面的每一步都是由于一些不知情但又充满野心的人类行为。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事件交织,使得这个曾经辉煌帝国变得岌岌可危,最终导致其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