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评选出古代帝王中的节俭之王,那么清朝的道光皇帝无疑将名列榜首,他的吝啬程度在数百位前朝君主中脱颖而出。他的节俭不仅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上,还体现在对臣子和官员的大量削减,连他所穿戴的龙袍也充满补丁。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六百万两银子的金额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整个清朝来说,这个数字微不足道,甚至难以覆盖年度内的一般开支。因此,当道光皇帝去世后,其继位者咸丰皇帝尽管有着振兴国家的大志,但面对财政问题依旧感到棘手。而且,咸丰时期更是遭遇了太平天国占领长江流域大片富饶地区,从而极大地削减了税收和白银收入。
康熙时代,由于长年的战争与军事开支巨大,虽然康熙被誉为“万古一帝”,但到了晚年,他统治下的清朝国库已显得枯竭。直到雍正登基后的13年艰苦奋斗下,才使得清朝国力逐渐恢复。
乾隆末年,对自己给予“十全老人”的美称,并总结了一生的“十全武功”。82岁时,他撰写了《十全记》,详细记录了乾隆时期的十次重大战役。在历史回顾中,这些战争虽有助于维护清王朝统一,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对国家经济构成了压力。
尽管如此,在其晚年,乾隆享受了一种无拘无束、幸福安逸的人生态度。他并未认定自己挥霍至此已经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但嘉庆即位后,不幸发现国库存款仅剩2000万两银子。这意味着从乾隆四十二年到嘉庆元年的短短二十载里头,他挥霍掉了七千万两银子。因此,无疑,将乾隆誉为“浪费”皇帝,这样的豪放用兵确实令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