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常羲被尊称为“女和月母”,其名称源自她统治十二个月的职责,以及调和阴阳的神圣使命。为什么月神需要协调阴阳呢?这与中国传统历法的特性密切相关。与现代世界广泛采用的公历不同,中国古代的夏历是一种结合了太阳和月亮(太阴)运行规律的阴阳合历。这种系统既依赖太阳周期来确定季节,也依据月相变化来安排日子,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阴阳合历。
历史上,阴阳合历因其便于百姓使用而广泛采用。在农事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太阳年的节气进行规划,而在日常生活中,则通过月相来计算时间。不过,这种系统存在一个挑战:太阳一年大约需365天完成一圈,而月亮则仅需28天绕地球一周一次,每年会有剩余十几天。如果不加以调整,就会导致季节和月份严重错位,如2012年的惊蛰可能会落在二月,而过几年后可能就到了三月。这一切都是由于日、夜运行周期不匹配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引入闰 moisystem,即每隔几年,在原来的十二个months之间增加一个额外的month,以保持岁差小于二十四小时。这就是为什么常羲被誉为“女和”——因为她负责制定陰曆中的month,并确保这些month能够与陽曆中的seasons保持同步。她必须调和陰陽,以维护宇宙之秩序,所以也可视作创世之神的一部分。在《山海經》中,它提到:“有女和月母之國……处东北隅以止日 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这里描述的是如何通过设置闰months(通常是在最后一个year末设立十三個months),使得日、夜运行步伐达到同步状态,从而避免它们交替出现。此举体现了常羲作为维护宇宙秩序者,她所从事工作是创世之神级别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