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常羲被尊称为“女和月母”,其职责是调和阴阳,因为她掌管了十二个月,所以称之为“月母”。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她的角色尤为重要。与现代普遍使用的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它同时参考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来制定节气和月份。这种合理安排使得百姓能够根据太阳的季节来务农,以及根据月亮的变化来计日子。
然而,这种系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而月亮绕地一周则大约28天,一年内包含十二个月还会有余数十多天。如果不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季节与月份严重错位。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置闰成为关键手段,即每隔几年在一年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闰月,以保证阴历与阳历之间的一致性。
《山海经》记载:“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这里所说的“女和”就是指常羲,她通过设立闰 月(通常是在岁末设置)来确保日、夜、春秋四季以及寒暑热冷等自然现象保持协调,从而维护宇宙秩序。这也意味着常羲不仅是创世神,还承担着调节世界运行规律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