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常羲被尊称为“女和月母”,其名称源自她统治第十二个月,并负责调和阴阳的力量。这种调和是基于中国传统历法的特点,其中融合了太阳(阳)与月亮(阴)的运行规律。相比之下,现代世界普遍使用的是公历,这是一种单一参照太阳运行来确定季节的历法。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即所谓夏历,它是一个结合了太阳与月亮周期的阴阳合历。在这个体系中,四季变化主要依赖于太阳公转,而日子的计数则依赖于月亮相位的变化。这就需要一个复杂而精确的地球仪来平衡这两个不同周期之间存在的问题,因为它们并不完全对齐。

例如,地球围绕恒星旋转大约需要365天完成一次,而围绕地球旋转的大圆则每28天即可完成一次。如果没有适当调整,将会导致一年中的时间不匹配,最终导致春分、秋分等重要节气发生偏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每隔几年就会在原有12个月之后插入一个额外的闰月,以保证时间与自然现象保持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常羲又被称为“女和”——因为她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阴历日期来协调日光与夜晚、寒冷与温暖之间的关系。而《山海经》中的记载:“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正是反映了这一点:东北方代表着一年结束时期,她通过设置闰月使得日光与夜幕能够顺畅地交替,从而维护宇宙秩序并成为创世神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