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日落西山。张士诚,此等英雄,在暮色初长的时刻,独自一人坐在室内,良久凝视着那座燃烧的齐云楼,其间似乎有着深邃的思考。随后,他迅速地系上腰带,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期间,一位名叫李伯升的旧将军,由徐达之命前往寻找张士诚,并在半空中发现了前主人的奋力挣扎。当他及时赶到并解救出张士诚之后,只见对方双手紧握床栏,一脸绝望的情绪,而李伯升则悲痛欲绝地劝道:“九四英雄,你还怕不保全性命吗?” 徐达立即下令将张士诚押送至船上,由水路直接送往建康途中,张士诚一直坚持不吃任何食物,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也没有屈服。抵达建康后,被送往中书省,当朱元璋派遣李善长去劝降时,张士诚愤怒异常,以至于两人几乎动手相向。
夜幕降临之际,那些人群暂且安静下来,不留意到一丝风吹过,他们错过了一个生死攸关的一刻——这就是曾经雄霸一方、拥有强大兵力的张士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在被俘虏之前,有勇气和决断,但也显露出懦弱的一面;当他最终决定以自杀来抗议被俘虏时,这种行为同样体现了一种男子汉的大度与尊严。
对于吴地人民而言,他们公认的“九四”是一位宽厚仁慈、待人接物温文尔雅的人物,对他们来说,他是保护者,是恩爱之人。他赋予税收上的宽松政策,使得吴人们生活得更加轻松。而那些指责他的说法,不过是些无稽之谈,是由狂犬吠叫所驱使,与事实背道而驰。此外,无论是在官员还是普通百姓眼中,都知晓东吴官员虽贪婪,但并不残暴,他们不会滥杀无辜,更不会像某些传说中的贪腐者那样疯狂横行。
然而,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那么朱元璋对待吴国人民的手段却更加残忍。他以沈万三家族租金为依据,加重了每亩土地上的赋税高达七斗五升,并且通过数年的时间,将吴地区的地主们逐渐消灭殆尽。明朝史料记载:“三吴巨姓……数年之间,便贫或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苏州居民至今仍怀念那个时代轻徭薄赋下的昔日美好,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一点,他们举办“九四香”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场悼念。
试图分析老朱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推测,当他派人劝降,却遭到拒绝,他可能因为想要证明自己的权威和胜利,所以才会如此做。但当看到对方毫无求饶之意,他的情绪变得无法控制,最终命令打烂尸体分给狗咬,这样的行为反映出了其心理层面的极端情感表露。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老朱作为统治者的另一面,从此以后,让世人明白了一番教训。本文节选自《大明朝的另类史》,作者梅毅,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