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英雄是仪,为何抛弃昔日名号?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丰碑又是怎样的辉煌?

建安元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刘繇战败之后,是仪也迁居到了会稽。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统领江东,被曹操表举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是仪不仅受到了孙权的征召,还被授予骑都尉之职,负责机要事务。

建安二十二年春,随着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对于此事,是仪积极备战并给予支持。后来,在襄樊之战中,因为关羽的失误和自然灾害,他投降了曹操。

魏黄初元年,当时为了诱骗曹休,便派遣是儀前往皖城成为劉邵部下,最终曹休果然上当,被吴軍打敗。由於有功,他被升任為偏將軍,並入朝總領尚書事,並總管朝廷外諸官事務兼管訴訟事宜。

黃龍元年四月丙申日,大帝孫權於武昌登基為帝,以國號為吳,使得孫吳王朝正式建立。他留下輔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而後加封為都鄉侯,又回到建業後任侍中、中執法管理諸官事務兼管訴訟如前。

嘉禾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后,为修复两国关系派遣是儀出使蜀汉,并成功完成任务。在长子孫登逝世后,他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作为尚书令的副手处理政事。而当储君问题产生矛盾时,他依然以清廉奉公提出分正上下之序建议,让鲁王镇守四方作为国家辅佐屏障。

最后,在自己病重后留下遗嘱要求简朴生活至死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