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皇帝宁愿饿肚子也不迁都洛阳的原因,揭秘明朝地图上的社会巨变。中宗听信巫师谣言,不迁都的历史背景。唐太宗、唐高宗曾因关中饥荒逃往洛阳,后来的德宗时期长安再次大饥荒,禁军士兵上街乞讨。当粮食抵达京师,德宗终于松一口气,对太子说:“米已至陕,我父子得剩矣。”然而,我们不解为何隋唐皇帝不直接将首都迁往洛阳?
公元543年,西魏与东魏在邙山爆发大战,宇文泰遭遇惨败,但他团结了关陇豪右,最终灭亡北齐统一北方。这类似秦朝商鞅变法后的耕战立国策略,使秦国成为其他诸侯不可比拟。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制度,让家庭富裕且体格强健的人充当士兵,只需自备粮食和武器,不给予薪水,这样既避免了全民征兵制的危害,也保证了国家经济发展。而这种制度存在于乱世之初,其落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自愿性。
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土地兼并是历代问题之一,而土地公有制则是均田制的一种形式。在隋朝及唐前期,如山东河北地区,由于地主经济发达而实际掌控的土地并不多,因此隋朝不会进行强硬改革。而关陇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地主经济弱小,所以土地基本掌握在国家手中。
因此,当国以府兵立时,与其冒险迁都,又或许宁可做逐粮天子,以保住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军事力量。此即为为什么隋朝皇帝宁愿饿肚子也不迁都洛阳的一个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