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看这样一个事实:皇帝的头几胎子女多是短命鬼。顺治帝的长子、长女是这类中人,康熙帝的头六个子女都在4岁以前亡故,雍正帝的大女儿和头三个儿子也是殇逝的,乾隆帝的长、次女及次子分别活了2岁、1岁、9岁,嘉庆帝的长子和长、次女均于4岁以前离开他们的父皇,道光帝的头六个子女和康熙帝的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够活到成年,咸丰帝的长子亦是幼殇的。上面提到的就有25人,占殇逝总数的一半强。死去这些婴幼儿出生时,他们父亲年龄都很小:顺治帝15岁得其长女;康熙帝14岁做了父亲,其所夭亡之六个孩子全是在18岁以前出生的;雍正世祖所遗之二男一女子,是他17岁那年才诞下的;清朝前7位君主共生育21位后代,但到了咸丰世宗时则锐减至仅3人,其后同治与光绪两位君主更无留下血脉。
皇权遗胤之增减,与他们享年的寿命有着一定关联,如顺治世宗若能延续生命,那可能还会添置更多后裔。但也并非绝对,如咸丰世宗26岁即已有载淳妃产下载淳,而又活了五六年,更处于生育旺盛期,却没有再添新鲜血,这只能说明他的生殖能力已经衰退。这便表明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皇权虚弱,无力励精图治;国力不足,又使得皇权忧虑心劳,不堪重负,在此情况下,如同咸丰与同治那样不节制性欲,本身早已注定难逃早夭,而留下的嗣孙们,也往往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毫无踪迹。七位君主共有的80位嫔妃所生产出的80余名孩子平均每个人只有一点八份子的孩子。其中为康熙大行悼念最多的是雍正世祖母亲德妃(孝恭仁皇后)以及诚亲王允祉母亲荣妃,每人各自诞下6名继承人。而敬敏贵妃在给予怡亲王允祥三兄妹生命方面显示出了她的独特贡献,这些都是在康熙二十五至三十年的6年内连续完成的事业。而密妃王氏则在康熿三十二至四十年的8年里为太上圣祖诞育了3个公主。此外,在康熙四十一至四十五年的5年间襄嫔高氏也成功地为太上圣祖带来了2名新的成员。这一切的事实透露出来的是,即使是在封建社会里,对某些宫廷女性产生特殊偏爱,或许是一段时间内宠幸某一宫娶,她们就会得到更多机会来繁衍後代,因此可以推断出,一夫多妻制本身就是造成许多后代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