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德国将领隆美尔成为了一个传奇,他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勇战斗和卓越指挥力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然而,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隆美尔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一是未能挽救德国的败局;二是深切对家人的依恋。
1943年3月,隆美尔回到了柏林,但他发现希特勒对他的政策和军事决策持有怀疑态度。随后,他被任命为驻法国的装甲兵团司令。在此期间,德军遭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创,而隆美尔认为唯一可能转变局面的希望是盟军投降。但希特勒拒绝了这一提议。
在对和平事态的分析上,隆美尔背离了希特勒,并且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即使有机会打击苏联,《巴顿传》也曾一度考虑过这种可能性。然而,在被控参与刺杀希特勒企图时,最无力的证据之一就是他在刺杀前三个月独自会晤盟军商讨投降计划。此外,还有一项控告指出他与刺杀者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他当时担任西线的一支散团军群司令,其防御措施主要集中于阻止盟军登陆。
当时已经意识到希特勒政策不可持续,不再信任他的决心能够带来胜利。他相信元首应该保持批示权,让将领们独立行动,以便结束战争并实现和平。但希特勒不愿意让出任何控制权。因此,当隆美尔最终决定服毒自尽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于家人的深沉依恋。在他的葬礼上,由于被视为背叛者,他未能获得国葬。而直到1974年,他的老婆露西去世后才追悼并陪伴着他,这也算是结束了一生中的某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