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402年6月的那一刻,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占领了南京城并夺取了原属于建文帝的皇位。朱棣即位后,便立即废除了建文年号,将其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这一变动意味着他不承认建文帝是明朝合法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建文帝在位期间因“日益骄纵”而荒淫无度。他简化宗庙礼仪,大兴土木工程,不断派遣官员四处征召女子充实宫廷,并且对宠幸妃嫔极尽溺爱。他的奢侈和荒淫导致国库空虚,他昏昏欲睡,在临朝时精神恍惚,对百官的奏事置之不理。他还信任宦官,使得衣冠界腐败透顶,良善受害,国家纪纲大乱。在这期间,上下两级人民都感到愤慨,而灾异事件频发,但他却毫无自觉。

那么,这位被称作昏君的建文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虽然朱棣登基后销毁了许多关于建文时代的资料,我们仍然可以从零星记载中揭开他的真面目。洪武时期,即朱元璋在位时期,他实施了一系列严厉政策来维持经济和政治秩序。而当朱允炆继承皇权,以“建文”为年号,就是表明他将采取更加宽松的手段来治国。

方孝孺曾经提出,“宁屈国法,而不忍以法病民”,这是他的治理原则,也反映出建文帝所追求的一种宽柔政策。此外,尽管他的削藩政策最终失败了,但这一策略本身并非错误——即便是之后由朱棣继续实施。当历史评价过往的时候,他们总会这样说:“道化融洽,路不拾遗,可谓盛矣。”连当时的人也赞誉道:“四年宽政解严霜。”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能否认建文帝试图以一种温和而包容的心态去统治这个国家。在那个艰难困苦年代,他力求让人们得到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