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库频繁出现亏空,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当时的三大利益集团其实就是罪魁祸首。商人和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加上皇帝不作为,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经济非常繁荣,特别是工商业非常发达。然而,就是那么一个富庶繁荣的王朝,却长期被国库空虚所困扰。嘉靖末年,大明国库存银不足十万两,而每年超支达到一百四十多万两。整个明代,官员们发不出工资拿实物顶替是常有的事。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明朝经济繁荣、国民富裕,为何却一直为国库没钱而发愁,是谁吃垮了大明的财政?

其实,吃垮大明财政的主要有三大利益集团。首先,就是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在士大夫阶层推动下, 明朝的商税从百分之十五降到了百分之三左右,就和不交税差不多。而且,这些士大夫阶层还勾结海商甚至倭寇,从事走私贸易,每年赚取巨额的财富。

除了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外,还有另一个蛀虫就是皇室。大部分国家养着宗室子弟,他们控制着大量土地,不仅拿着工资,而且土地还不交税。这三个蛀虫,让大明朝在经济上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了国家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