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老而辽阔的版图,汗青悠久而深邃,没有哪个国家能匹敌我们的历史文明的丰富和秘密。其中,源自历史人物与事务的天名众多。在三阳川及樊梨花无关的天名之外,还有演营寺、樊家寨子和五虎闹人山。五虎闹人山位于葫芦河峡谷,是一座孤立的小镇,那里曾是樊梨花积粮备战的地方,也是她留作退守之地;樊家寨子与演营寺相隔不远,而演营寺则是樊梨花军队驻扎、练兵的地方。

关于演营寺,它位于天火市麦积区三阳川中央天带。唐代时期,樊梨花占领了樊家乡(在三阳川境内,距离演营寺2华里)并在此进行军事训练,因此得名。该庙宇年夜殿坐北朝南,有钟楼和鼓楼,并且院内有7棵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这些树木雄伟壮丽,被誉为国际级景观。在庙宇中心有一组最为古老的大型柏树,有3棵,被认为象征着“三教开元”。庙内共设有九殿,其布局形似八卦,每一殿都有其独特名称和位置。

从建筑结构来看,可见演营寺是在易教八卦本理指导下逐渐建造起来的一座结合了释、讲、道三大宗教文化的庙宇。这些建筑已经历经风雨,但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特色。在这里,一株胸径接近两米的大柏木显示出它至少1200年的生命力,也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古柏之一。

据说,在过去,演营寺曾经是一个充满灵异色彩的地方,那里发生过一次非常惨烈的战争,以致后来还有幽灵在夜晚悲啼哭笑的声音传出。而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在附近建起了一座九级砖塔,并且周围种上了槐树。因此,当人们提到演营寺的时候,他们总会提到“三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 演營寺經歷了多次修繕與損毀,最终被改造成校舍,只剩下7棵古柏。但到了1985年,由于对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一個文物回護小組成立,並對八卦建築群進行了修復工作,现在已經重建了部分原有的建筑,如东晨房等,以及重新安放碑石,使得遗迹再现出了昔日面貌。

楹联上写道:“路自爬山,不觉高低分途;举步时,将足跟坐定。” “川回海,看西北形胜;会意处,将眼界放宽。” 这里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对于阅世况味以及禅哲给予了极高评价。历代的人们都歌颂龙马背图古已借,而僧院也没有占据山峰之位。千年的古柏成为了栖息鹤鸟之地,而万里的浑流正转入湾中去。这些建筑虽然已经成为废墟,但仍旧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心香。而春风吹过,让人怀念那些久远往昔的事情,同时鸦雀收巢,无意间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情调,上联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份遗憾,而下联则寄托了一份对未来的希望,即使时代变迁,我们依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那只知择枝栖居于古老大树上的鹤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诗词歌赋赞扬这种对于自然与文化共存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心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