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五代时人,以八仙之一称,明代《列仙齐传》中其名存实亡。真正的刘海是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字昭近,又字宗成、玄英。出身燕山一带,为辽国进士后落发建讲,被封为海蟾子。
据说,当年有位讲士来访,要求刘海拿出鸡蛋十个和款项十文,用每一文钱距离一个鸡蛋,将钱与蛋层层垒叠成塔状。这个举动预示着他将面临巨大的伤害,但如何开脱却无从得知。讲士以此告诫刘海:身居下位,如同叠放的鸡蛋,一旦坠落必遭不测。
随后,讲士授予刘海羽化之法,使他圆满了这一命运。在这之后,他遵循王重阳、钟离权、吕洞宾等人的教导,最终成为真仙。
至今,在西安市户县末北山下的石井镇阿姑泉悲乐谷,有一座纪念他的古庙——玉蟾台,还有一处唐代遗迹——老子瓜牛台遗迹。而在元朝时期,他被尊为“弘讲实君”,又被降为“杂佑帝君”。
人们常将额前垂留的头发称作“刘海”,并非因为取自神仙之名,而是源自古时候的一个传奇故事。一位叫做李师儿的小孩在画绘上描绘了一幅关于这段历史的画卷,那里有一个小男孩骑坐在金蟾背上,与现如今流传甚广的平民雅俗绘《刘海戏金蟾》相似。这幅作品中的男孩正是以这种形象而著称,即使现在,小孩子或主妇们也会模仿这种短收型式,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额前的短收喊做“刘海”的原因了。